11月28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人工智能的本质是让机器像人一样感知世界、认知世界。以语言和知识为研究对象的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促进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推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步,11月28日,中国计算机学会福州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在福州软件园举行,论坛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会议方式举行。
来自天津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高级研究科学家等在人工智能的知名专家学者汇聚福州,就人工智能领域的自然语言处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创新、未来发展的趋势等话题展开深入研究和讨论。本次会议执行主席由福州大学廖祥文教授和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黄艺坤副教授担任。
本次对话共分为主题报告和议题思辨两个环节。主题报告环节邀请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高级研究科学家龚涛,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系主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及机器翻译专家专委会副主任史晓东教授,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机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熊德意,浪潮集团AI架构师朱红等四位专家作相关主题报告,四位专家开启了一场顶尖的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学术盛宴,为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了自然语言处理最新前沿成果,提出了相关议题,观点建议富有思想性、启发性、建设性。
议题思辨环节围绕自然语言处理能否与“脑科学”等交叉融合;能否涌现出一批“杀手锏”级的显性应用;存在哪些值得研究的开放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的新趋势;在多模态融合过程中是以文本为中心,还是以视觉图像或语音为中心等主题展开热烈思辨。
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近年来,自然语言处理(NLP)在数据、模型、算法等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NLP在学术界的研究及工业化应用处于国际前沿,中国NLP的发展的潜在能力不可小觑。谈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嘉宾们表示未来进一步融合知识、多模态、探索更类人的学习机制,会带来NLP领域的逐步提升。面对当前NLP模型规模与计算机算力需求的日渐增长,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层面的协同创新有很重要的意义。多模态融合的核心模态应由具体的任务所决定,自然语言可视为符号系统,但若不探究符号所表示的实际对象,将很难学习符号潜在本质。通过将NLP往多模态发展,将不同模态的信息与文本相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逐步发展。期间,现场和在线的观众也与讲者进行了精彩的互动。
论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CCF YOCSEF福州委员会承办;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字福建金融大数据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等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