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催生文化新质生产力,正在撬动文化变革,推动AI+文化互联网的创新应用。在积极竞逐数字文化、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中,文化行业聚焦“算法创新+场景赋能”,前瞻布局数智时代、大阅读时代、未来智能等未来文化发展新领域和新赛道,将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带来关键增量。
生成式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够对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大冲击,其关键之处在于大模型正在推动关键创新。中国的文化信息数据量大、类型复杂、维度广泛、层次多样,这为生成式AI在文化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所谓文化计算,是利用社会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人文历史等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实现文化内容挖掘传播并推动数字人文研究,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技术方法。文化事业的创新发展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着力点就在于先进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和应用,这将有效支撑中国文化事业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
算力作为数字文化的关键发展力,已形成新的文化创新格局,并开启了文化算力网络的新赛道,是文化数智化发展中集信息计算、数据存储和网络运载于一体的文化新质生产力和发展力。2018年首届中国文化计算大会召开,有学者觉得这标志着“我国文化计算体系化研究全面启动”。而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为文化算力赋能,夯实文化高水平发展的基石和底座。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2022年评估报告,计算力指数正在推动国家的数字化的经济和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增长,这包括通用算力+专用算力。因此,文化算力的提升将推动文化供给侧的改革和文化服务力的提升。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需要文化算力与时俱进,从算力平台观察,要提升超高计算密度、超大规模算力和超快训练速度的算力。生成式人工智能需要构建更广时空的算力网络,使算力突破文化单点性能的极限,为文化机构的数智化转型提供更大规模、更高效、更为泛在的算力供给方案。
算力网络的内涵体现在以网调算、以网融算、以网强算,通过通信网络对算力的感知、触达、编排、调度,在算力网络拓扑的任何接入点,为用户的计算任务灵活、实时、智能匹配并提供最优的算力资源,从而满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多方算力需求,达到以数据算力提升优化文化服务力的目标。通过数字中国战略,我们推进了大算力、高性能、低功耗与高可靠算网软硬件基础设施的研发产业化落地和云网融合。有学者指出,从算网协同到算网融合再到算网一体,正在提升我国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从而助力我国在全球高科技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目前我国算力总规模已达18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位,存力规模超过1000EB;在用数据库标准机架的规模超过650万架,服务器超过2000万台。10亿级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全国已发布79个。随着我们国家算力基础设施的梯次供给体系初步形成,“算、存、运”一体化的应用体系正在慢慢地构建。这些都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新赛道下的文化算力的全新发展提供了基础,也将迸发和显现出文化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中算力的巨大威力,为中国文化事业跻身世界前列、形成世界文化发展的东方增长极提供新的技术环境和基础。
算力是建立在数据之上的。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数据”增列为生产要素,反映了数字化转型时代数据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实施数字中国战略需要高水平的数据要素配置,提升数据科学能力,而高质量的文化数字化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文化数据治理。中国用AI的数量比例及产生的巨量数据,将使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数据圈。因此,我们要通过高质量文化数据治理激活文化数据要素的潜能与价值。
在数据海量生成的过程中,应当把数据科学能力作为文化机构创新发展的战略和核心能力来予以谋划。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势不可挡,现有人工智能算力不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中,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加快实现国家省市地县文化场馆的多源异构数据的高效存储、加工和呈现,这将改变以往缺乏数据分析支撑而仅仅依靠一些经验来分析研究文化事业发展的历史,利用系统仿真的事前预估成效,集成多群体、多场景、多时空、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将极大的提升文化决策的效率并降低可能的各类成本,在因地制宜构建数字孪生城市的国家战略中率先实现文化场馆的数字孪生。
面对文化空间场所、文化服务人群、文化服务内容、文化创意产品、互联网空间流量等文化数据,要不断的提高采集和集成的能力,要不断的提高数据分析挖掘、优化筛选、应用建模的能力,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针对性模型获取高水平发展所需的语料、数据和分析结果,从而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的文化服务整合和创新。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通用工具的一体化和平台化环境下,其产生的新领域和新赛道将惠及广大公众,从而提升文化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但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文化事业的进程中,要克服单点应用个别发展的问题,应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贯穿文化产品供给侧的制作创意、文化服务需求侧的互动反馈、文化服务空间的动态流量等文化服务体系的全生命周期,在顶层设计中强化文化算力资源的统筹布局协调,提升文化算力的综合供给能力,将海量的纷繁复杂的文化数据,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技术变成可视化可利用、供需平衡的文化数据资产。
在高质量发展成为文化事业发展的第一个任务的当下,文化新质生产力将为文化事业的高水平发展赋能,无论是图书馆文化馆还是博物馆美术馆,无论是曲艺歌舞还是音乐绘画,都正在面临批量向数智化转型以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命题。
随着文化机构数智化的转型,各类异构数据将不断沉淀,文化服务主体得到的用户画像更加清晰。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文化服务主体要考虑怎么提供更多读者和用户所需的服务。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文化服务主体的功能已从简单的阅读、观赏发展至更多的社交空间和更为个性化的文化体验。文化服务主体拥抱生成式人工智能并形成规模化的应用,将会开启数智文化发展的新时代。
真正的数智化是根据现实场景的数据采集,通过智能分析挖掘,在适应任何文化服务场景中通过自我学习一直在优化服务项目和服务产品,以提升并改善服务品质。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如何在智慧文化场馆的建设基础上构建起全国一体化算力算网平台,将提上议事日程。生成式AI将实现文化事业的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以促进质量变革,这显然是面向未来的文化事业机构批量化数智转型之路和高水平发展的创新之路。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当冷静地思考应对并规避其正在带来的各类风险。要增强机遇与风险两个意识,既要准确地认知这一巨大的变化,又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关口前移,并且要积极主动顺势而为,牢牢把握、用好这一新的战略机遇,并善于化危为机、在各类风险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文化事业发展的机遇。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应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法治思维能力,正确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双重属性。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给文化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正在形成诸多方面的各类风险。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过程加剧个人与国家的数据泄露风险、搜集个人数据造成侵犯个人隐私、违法盗脸、语音诈骗、侵犯知识产权、数据与权限为大规模的公司所垄断、国际数据生态安全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等。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还会带来诸如人类权益与机器人权益的冲突、社会道德与伦理规范的重塑等问题。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其中,劳动者是一个核心要素。文化新质生产力已经和将对文化行业人才需求形成改变是显而易见的。
对文化就业者而言,需要在培训中培养和增强自我技术和知识的更新能力,培训重点应该是培养文化从业人员具备好奇心和创新精神、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复合能力、具备协作交流情商的社会沟通能力,特别是面对各类交织复杂现象的问题解决能力、人机融合协作能力、持续知识创新和模式更新的思维与能力等,为文化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不断成长提供更丰富的可能性和全面发展的支持。在文化教育的培训学习中应增加未来文化发展的知识储备,改变过于单一和“千人一面”的所谓标准化培训模式,培育文化从业者顺应和适应技术变革并不断进行技能更新的学习和思考能力,让广大文化工作者成为一个个掌握绝活、具有独特灵感的个体。
对文化行业教育培训的教师而言,需要形成融教育与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全新知识结构,通过新的文化App和开发平台,在人机交互中形成相关提示,帮助文化从业者可以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工具和方法生成更完美的文化服务内容和产品。需要指出的是,咱们不可以过度信任或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因为这样很可能会产生对人的各类工作或心理的伤害。如“类人”的发展对人们的心理带来焦虑与担忧并可能激发或引发不道德行为的产生,形成人工智能的数智鸿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过度使用会影响批判性思维的形成,等等,这些潜在的可能风险都需要在文化教育培训中予以重视,以规避其可能会产生的负效应。
在新技术不断演进中,有没有可以不变应万变的智慧呢?回答这一问题,就需要始终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因为在巨量的数据合成中,生成内容会出现错误,那些通过剪辑和组装乃至剽窃和洗稿等形成的文化科研产品,其真伪的鉴定和侵权伦理的判断还得依靠人的智慧。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文化领域的自然语言处理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发展的新趋势正在形成人类自然语言与人工智能语言共存共生形态。由于现存研究数据来源多且杂,当高质量和低质量数据混在一起,人工智能很容易学到“错误的数据”,开头就错了,后面自然会影响效率甚至准确性,而智能推荐算法也很容易形成知识单一片面的信息茧房,这就需要发挥无法替代的人脑智慧的作用,人机协同无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也使人体的真实、声音的真实、图像的真实等产生了更多的问题,这需要技术更需要人的智慧来加以辨别。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一直更新迭代的发展背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边界正在继续扩展,将对数据安全乃至国家文化安全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需要对国家文化领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态群进行重构,在AI算法上实现创新突破,进一步强化数据安全与算法监管,同时热情参加国际数据生态的治理,推进形成世界数据生态安全治理的共同体。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催生文化领域快速孵化本行业的大模型,并能高效率应用到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戏曲、音乐、舞蹈、话剧、非遗等文化行业各机构与服务场景。快速迭代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了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由此产生的任何一个新业态,都是一个不断深耕的过程。这将不断引发文化领域的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乃至发展质量的变革,从而推动文化领域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