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考证已成为许多人提高自我、拓宽工作路途的重要办法。但是,跟着考证需求的添加,一些不法组织却使用人们的急于求成心思,打出“轻松考证,日进斗金”的虚伪广告,诱惑学员落入“包过包挂靠”的圈套。近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同事例,再次提示咱们:在挑选考证训练时,一定要坚持高度警觉,理性看待“包过包挂靠”的宣扬。
据法治日报报导,汪某因信任某教育公司“包过包挂靠”的许诺,先后向该公司转账1.408万元,但终究并未获得任何证书。汪某遂将该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返还膏火。法院审理后,支撑了汪某的诉讼请求,判令教育公司交还汪某1.3182万元。
这起案子背面,暴露出当时考证训练商场的一些乱象。一些组织打着“包过包挂靠”的旗帜,实则缺少合法合规的办学资质,夸张宣扬,乃至触及犯罪行为。专家提示,消费的人在挑选训练组织时,应留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