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鲁传颖在《人民论坛》杂志撰文指出:
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时刻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突破的关键时刻,二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时刻,三是大国博弈的关键时刻。
首先,从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人工智能正在经历重大突破的关键时刻。自20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概念被提出以来,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深蓝、阿尔法狗(AlphaGo)和ChatGPT这三次“高光时刻”。2022年,OpenAI发布ChatGPT-3.5迅速引发了全球热议,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注册用户就突破了1亿。ChatGPT背后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最重要的包含基于Transformer深度学习架构的大型语言模型(LLM);利用大规模数据集和无监督学习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初始训练的预训练学习范式;以及结合了强化学习和人类反馈的机器学习技术——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这些技术改变了机器对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方式、提升了模型性能、降低了开发成本,并且建立了模型自我升级迭代的能力。因此,我们体验到的ChatGPT以及类似的产品在功能性、实用性和自我进化方面拥有极为优秀的表现。但是,技术的发展始终面临阶段性的波折,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取得突破之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陷入新的瓶颈期也是核心问题。因此,不能简单用线性思维来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治理。
其次,从应用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一触即发。对比深蓝、阿尔法狗与新晋的大语言模型ChatGPT可知,前两次的突破更多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而ChatGPT的推出则标志着AI在技术和应用层面取得了双重突破。人工智能的应用价值大多数表现在能否提升效率、减少相关成本和开辟新领域上。目前,主流的科技公司都把AI视为核心竞争力并竞相加大投资,谷歌投资了Deepmind、微软投资了OpenAI、百度开发了文心一言等。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2021年全球AI市场规模为3619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会突破7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8%。考虑到广泛的赋能作用,这一数据还只反映了人工智能经济价值的冰山一角。
最后,人工智能正处于大国博弈的关键时刻。一方面,大国追求人工智能的主导权引发了地理政治学博弈。美国政府明确将AI列为对华制裁的三大重点领域之一,制定了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试图切断美国企业、资金和人才与中国之间的合作。不仅如此,美国还进一步将制裁延伸到GPU芯片领域,阻止中国获取先进的芯片用以训练人工智能模型。另一方面,大国围绕人工智能国际规则进行博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国际规则和规范来管理、约束其应用。各国将争夺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以确保本国在AI领域的利益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