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薪3万博士与失业危机并存:14亿人的“学历竞赛”制造过剩精英_智慧地灾_华体育app官网登录|华体会手机版
2025-08-03 智慧地灾

  一线城市满大街都是本科,随便点都是硕士,博士也一点都不稀罕了。随着经济周期下行,就业机会越来越有限,本科找不到工作就读研究生,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就读博士,形成学历内卷的恶性循环。

  如果读到博士毕业,学校教育24年,按照中国人平均寿命78岁,相当于30%的时间都在学校里面受教育,这超长时间的学历教育是否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浪费?

  一些人认为,因为中国大部分高校都是公立的,学费比较低,读个学位毕业就好找高薪工作,性能好价格低,而西方国家大部分高校都是私立的,学费高,很多人需要先挣钱再供自己上大学。

  o中国公立本科年均学费普遍在5000-10000元区间,部分省份低于5000元;私立本科年均约1.5万-3万元。当然,这还是近几年涨上来的数据,我92年上大学的时候,学费只要400元。

  o美国公立大学年均学费约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万元),私立大学则高达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0万元),几乎是中国公立大学学费的50倍。随着中国就业机会的恶化,去国外读大学,性价比已经越来越差。

  o 以平均家庭年收入计算,中国公立本科学费约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5%-10%(2025年数据),农村家庭占比更高。

  o美国公立大学学费占家庭收入中位数的20%-30%,私立大学则要超过50%。

  所以,从学费压力对比中,中国高等教育的低学费直接降低了深造的经济门槛,使“延迟就业”成为可能;而西方国家高昂的学费迫使更多人选择尽快就业以偿还贷款。

  中国博士学历的从业人员平均月薪达29800元,明显高于硕士17100元和本科10,600元,博士是硕士的1.7倍,是本科2.8倍。

  就起薪而言,硕士起薪也普遍比本科高2000-3000元,热门专业(如医学、计算机)差距更显著。

  在各地的人才争夺战中,长期回报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博士在科研、教育领域可获200-300万年薪,而硕士多集中于80,000-150,000元年薪区间,更别说各地给的房子、户口等隐形收益。

  既然学费这么便宜,工作也不好找,为啥不多读几年书呢?所以,虽然都说学历越来越不值钱,但投资收益率是明摆着的。当然,除了学费外,时间也是投资,早毕业早挣钱,但从以上的长期回报率来看,读更高的学位在几年后的收益就能覆盖机会成本。

  这个问题如果我结合当前情况来回答,那就是“是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早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我妈妈高中毕业,在满是小学生的时代当时算是知识分子了,我硕士毕业,我弟弟博士毕业,学历的通货膨胀也是我家里的缩影。

  o 1978年大学毕业生仅17万人,2025年预计达1222万人,增长71倍。

  o 2025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超474万,硕士录取率达30%,远超2010年的15%。

  o 2020年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受过高等教育人口仅占比17%,但95后群体中该比例已超越52%。这个数据比例已超越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美国年轻人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也仅51%,也就是说,以后如果不受高等教育,就已经不是正常人了。

  o 学历倒挂现象越来越严重,顶尖高校如北大、中科大,研究生数量已是本科生的2-3倍,“本研倒挂”将成为新常态。

  低成本的学历通道加速了人才供给膨胀,但就业市场的高端岗位增速滞后,形成了学历“堰塞湖”。

  o 中国公立高校占比超80%,私立高校以职业技术类为主,学术认可度较低。

  o 美国私立大学占据顶尖教育资源(如常春藤盟校),公立大学承担大众化教育职能。

  o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公立高校持续吸纳生源,2023年新增本科专业点超2000个。

  o 国家财政补贴(人均年投入超2万)支撑低学费模式,但稀释了学历稀缺性。

  公立教育的普惠性初衷缓解了教育公平问题,却因供需错位加剧了“学历军备竞赛”。

  当然,把学历内卷的原因直接推给公立体系的低学费,那也有点武断了,更深层次还在于经济、文化等因素,毕竟高素质的国民还是生产力的超级金矿。

  o 白领岗位收缩(金融、法律等行业五年减少580万岗位),高端制造业与科研岗位需求有限,导致学历与岗位脱钩。以前有钱人家孩子都去金融、法律,现在的金融圈已经是个大坑了。

  o 学历仍被视为阶层跃迁的核心路径,90后家庭的“防御性教育投资”成为普遍策略。这没办法,对普通人来讲,要破圈改变命运,读书仍然是相对公平的一条路。

  o 西方国家通过分流机制(如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缓解学历内卷,而中国职业教育仍受歧视。

  既然公立教育普遍便宜,但我们对热门专业(如计算机、金融)可以实行市场化定价,冷门专业(如基础学科)维持补贴。

  借鉴德国模式,将50%以上的研究生培养与企业研发绑定,减少“无效升学”。

  现在私立大学建设之难,从施一公的西湖大学就窥见一斑。我们一定要给私立大学松绑,放宽私立高校的学科设置限制,培育细致划分领域的“小而精”院校。

  低学费是催化教育内卷的加速器,但根源在于经济转型滞后与教育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我们一定要尽快推进教育体系的改革。

  如果我们不做变革,而任由系统自洽,满街都是失业博士的这一天迟早要到来,这是对社会资源的最大浪费。

CONTACT US
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